「心」度旅行 - 一打人去賣藝
圖片來源:Carousell()
旅行不一定要過著住五星級酒店、坐頭等機位、瘋狂購物這種極盡奢華的生活態度。
你試過旅行時在街頭賣藝賺取旅費嗎?異國文化的風土人情很值得我們去體驗,感受一下地球另一角的生活文化。
圖片來源:No9 express(no9x.com)
香港被人稱之為「東方之珠」、「美食天堂」或「國際大都會」,同時亦被世人視為「文化沙漠」。
這座城市發展急促,文化藝術通通都被時代遺忘。整個社區趨向單一發展,不少年輕人都喘不過氣來。
到底我為何而活?愈來愈多人選擇Working Holiday或者沙發旅行,走出來放眼看世界,選擇合適自己的生活。
圖片來源:明報作家專欄(http://news.chilin.hk/hk/)
「一打人去賣藝」於2012年成立,由「一年唔幫襯大地産商」行動發起人龐一鳴與「90後」熱血少女張敏婷,
及數十名香港年青人組成,團員最小的只有十六歲。週遊列國的街頭賣藝,賺取旅行的住宿、食物、旅費。
在香港街頭賣藝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憂傷感,像是四處尋求路人施捨。
可是當中有不少街頭藝人是出自真心與人分享快樂,跳出生活的框框。花盡心思表演,想為人帶來快樂有趣味的生活。
不是那種為了謀生而淒淒慘慘的活著。彈結他、唱歌、剪紙、跳舞、玩吹泡泡等在歐洲的街頭見怪不怪。
觸動不少路人,拉近了社會中人與人的距離。「一打人去賣藝」不但只是到此一遊,更著重與當地人交流,深入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。
加入自身文化的賣藝者:
西方有十二星座,東方有十二生肖。十二人分別扮演一種動物,展現自身文化特色。
圖片來源:香港浸會大學(buenews.hkbu.edu.hk)
在倫敦唐人街祝賀英女王生日的表演,圖為外國人點唱Beyond的光輝歲月。
想不到外國人也會聽Beyond的歌呢!
對我們來說平平無奇的波浪形二元港幣竟然觸動到外國人的好奇心,願意花兩歐去換來收藏。
這刻突然發現香港的自身文化真的被整個社區遺棄了一樣。
細心想想,的確很多硬幣都是圓形,但二元及二毫的港幣卻是波浪形的。
人情冷暖:
巴黎這藝術之都不是你有勇氣站出來便會得到掌聲。
看到一隊管弦樂團在街頭賣藝,才明白這裡的表演是要有相當水平。可見當地人對藝術有一定的執著和堅持。
圖片來源:一打人去賣藝Facebook專頁(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uskingnow/)
住過流浪漢的家、host family、街頭、機場等,看似很飄泊,實則領悟到不少。
流浪漢跟你分享故事,好客host family帶你體驗最地道的當地生活。
街頭機場又遇上不同的旅客,共同分享人生經歷及不同文化。參透當中的人生道理,啟發人生。
圖片來源:一打人去賣藝Facebook專頁(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uskingnow/)
落力表演但收入慘淡,硬著頭皮走進食店向老闆討吃。
解釋過「一打人去賣藝」的概念後,老闆送上飯盒及三文治,更送上鼓勵。
這不但是一種磨練,更領悟到人情味如何維繫到社區。
圖片來源:一打人去賣藝Facebook專頁(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uskingnow/)
煥然一新:
圖片來源:一打人去賣藝Facebook專頁(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uskingnow/)
網上流傳過一句說話「怯,就輸一世」。每人都會有害羞的時候,沒自信﹑低估自己。
怯,任何事也不敢做人生中不可能有突破,無法活得精彩。
營營役役的過活,為生活奔走,終此一生走馬看花。一邊賣藝一邊旅行,初時也許會怯。
但當一班人互相扶持,在人來人往的廣場高歌一曲,認識自己勇敢的一面,為自己創造無限的可能性。
變得愈來愈有膽量之餘,也擴闊視野,學會多角度思考,而不只從自己一人角度出發。
當看到別人的城市充滿藝術氣色富有人情味時,同時亦會想想為什麼自己居住的是一個如此多規限的城市?
我們應該如何作出突破?